網速是什麼?搞懂 MB/s 與 Mbps 差異,一篇搞懂網速快慢標準

網速是什麼?搞懂 MB/s 與 Mbps 差異,一篇搞懂網速快慢標準

文章目錄

「網速」這個詞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不論是在家追劇、玩線上遊戲,還是進行視訊會議,網路的速度都直接影響我們的使用體驗。然而,當廣告提到「100M 光纖」或「300M 上網」時,你是否真的明白這些數字代表什麼?本文將深入淺出的介紹「網速是什麼」、「MB/s 和 Mbps 的差別」,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網路方案。

什麼是網速?為什麼會影響體驗?

網速指的是每秒能夠傳輸多少資料。不管是打開網站、觀看影片、傳送圖片,還是玩遊戲,這些行為背後都是資料在傳輸,傳輸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你的使用感受。

你可以想像網路是一條馬路,網速越快,就像馬路越寬、車輛越多且行駛得越順暢;反之,如果網速較慢,道路變得狹窄,很容易導致「塞車」,造成網頁載入延遲、影片卡頓或遊戲延遲。因此,網速影響的不僅僅是單一設備的使用,也包含多人或多設備同時連線的穩定度。

Mbps 與 MB/s 的差異你搞懂了嗎?

很多人誤以為「100M」代表每秒可下載100MB,實際上並非如此。MB/s 和 Mbps 雖然只差一個字母,含義卻大不相同:

單位 說明 範例
Mbps 每秒傳輸百萬位元 (bit) 100 Mbps
MB/s 每秒傳輸百萬位元組 (Byte),1 Byte = 8 bits 100 Mbps ÷ 8 = 12.5 MB/s

簡單說明,如果你的網路方案寫著「100 Mbps」,實際下載速度約為每秒12.5 MB。這也是為何很多人會感覺實際下載速度比想像中的慢許多。

至於業者為什麼普遍使用 Mbps?因為網路協議和設備內部傳輸時都是以位元(bit)來計算,更為精確。如果想了解實際的下載速度,記得要換算成 MB/s。

我的網速夠用嗎?怎麼挑選才不後悔?

現代家庭對網路需求不斷增加,從基本的網頁瀏覽,到4K影音串流、線上遊戲、遠端辦公及智慧家電,每項活動都有不同的網速需求:

使用情境 每人所需網速
4K 串流影片 40 Mbps
線上遊戲 30 Mbps
智慧家電 約10 Mbps

舉例來說,一個家庭中兩個人觀看4K影片、兩個人同時玩遊戲,再加上若干台智慧家電,基本上就需要170 Mbps左右的網速。考慮到Wi-Fi訊號波動及其他環境因素,建議再多預留20%空間,達到200 Mbps以上較為穩妥。

當今家庭普遍選擇150 Mbps或更高的方案,多人使用則建議300 Mbps以上,才能保證網路體驗順暢無阻。

延伸閱讀家用網路怎麼挑?5分鐘幫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網路方案

網速選太低會怎樣?

許多使用者為了省錢選擇基本方案,卻常常遇到觀看影片卡頓、多人同時使用網路變慢、檔案上傳下載耗時過久的問題,最終還是要花錢升級方案,甚至需要更換設備,成本更高。

與其反覆升級,不如一次到位,根據未來可能的需求選擇足夠或更高的方案,避免後續困擾。

延伸閱讀:光纖網路是什麼?一篇搞懂光纖網路原理、優缺點與推薦方案

網速變慢的三個常見原因

  • 頻寬不足:使用者同時超過頻寬負載,導致網路「塞車」。
  • 設備老化或規格不足:路由器或數據機性能下降或不符合現有方案的規格。
  • 地理位置影響:離基地台遠或受遮蔽物干擾。

建議定期檢查並更新家中的網路設備,選擇適合的頻寬方案。

延伸閱讀:Wi-Fi是什麼?搞懂無線網路怎麼運作,讓你選對設備不卡卡

選擇正確的網速,提升上網體驗

現在你應該對「網速」與單位差異有基本了解,也知道不同用途對網速的需求。選網路方案時,不妨從 150 Mbps 起跳,有多人或高需求則選擇 300 Mbps 以上,不僅讓上網體驗順暢,也為未來需求預留空間。

如果還不確定要選哪個方案,或想了解地區優惠,也可以參考我們整理的最新資訊:

延伸閱讀:2025南桃園網路申辦必看!TBC南桃園網路費用與優惠懶人包